书籍详情

查看目录

阅读设置

加入书架

章节报错

阅读设置

主题背景

1 2 3 4 5 6

正文字体

微软雅黑宋体楷书

字体大小

|18|

页面宽度

800900100011001200

140 福建行(下)(2/4)

书名:清朝出阁记  作者:席祯  字数:3056字  更新时间:2021-02-26 11:19

  【清朝出阁记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【qbmfxs.com】

  槿玺还在莆田城掏了几株番薯苗,这玩意儿京城还没有呢。所以,在莆田初见番薯那会儿,槿玺就忍不住想到了喷香的烤番薯,当下遣祈五一口气买来了二十斤,一行人蹲在莆田近郊的山地旁,搭起石灶烤起了番薯。吃到嘴的那一刻,槿玺就差幸福地流泪了。见每个人都说好吃,就决定向当地老农请教起番薯的栽培方法。

  于是,一行人在莆田比预期多逗留了两日,不仅学到了番薯的人工栽培方法,还将几罐番薯苗小心地运上了马车。她打算把这些孕育在泥土罐子里的嫩绿番薯苗,先带到杭州的别院地里去栽培,等他们结束江南的所有游程和事项后,再带去小汤山的农庄里去栽种,若是试验成功,小汤山闲置的山地可以用来大规模地栽种这种又粉又甜、皮红心黄的优质番薯。

  在槿玺的意识里,这番薯的用处可大了,粮灾时可以缓解灾情压力,粮丰时可以当做零食、小吃。什么番薯干、番薯条、番薯片……干的脆的、糯的甜的……总之,槿玺对于番薯这样一种好吃又实惠的粮食作物,很是喜欢。

  当然了,还有一种非常有用的粮食作物便是玉米了。不过,清朝的玉米推广已经很给力了,早在胤禛五岁那年让骆安学习商贸事务开始,就已经从南方一带陆陆续续地调来了玉米种子,提倡在京城近郊种起了玉米。只是,京城的老百姓对玉米的喜爱远没有小麦来的积极。许是玉米能做的花样太少吧。无非就玉米面和的玉米馍馍,再多就没有了。

  不过,自从槿玺的“果之语”点心坊和“玺藤”茶馆陆续引进玉米做料子的点心后,京城的老百姓对玉米的认识和接受又越发进了一步。什么玉米片炸的酥饼、西式培根卷里的玉米丁、奶油味的爆米花、直接烧烤吃的嫩玉米、玉米熬的浓汤……花样百出,居然都是平常不甚为意的玉米。如此一来,许多点心铺相继学“果之语”,加入了玉米面做的各类点心,还别说,生意确实好了不少。这样一来,京城几家专卖点心的大铺子都纷纷向“果之语”看齐。无奈,这古时候还没专利一说,有样学样,毕竟,这些点心都是不带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,多吃几次就能从中心瞧出大致做法了,无非做出来的模样和味道没有“果之语”出品的地道罢了。

  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,乱码错字,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