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催泪系导演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【qbmfxs.com】
我们很多人都明白,新闻报道的往往都是“特殊事件”,可是眼下幸存者偏差却比比皆是。
回到正题上来,我们试想一下,如果叶蓝秋事件不是陈若兮操刀,换成是杨佳琪,事件刚开始,所眼见的事实就是叶蓝秋在公车上撒野不让座,报道出来了,大家热议,这个并没有问题。接下来,叶蓝秋自我反省,拍视频向全社会道歉,继续报道出来,让大家看到叶蓝秋是有悔意的,这个时候,说不定大家就开始会稍微松一松,再往下深挖,叶蓝秋中学期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,全校都以她为荣,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会在公车上做这种事呢?有什么隐情?顺着这个,继续深挖,后面的路子就能完全不一样了。
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在接收一条讯息时,是一时半会不会对这个讯息有所谓对错的判断,而一旦加入了舆论导向性,我们就很容易地做出判断,无论是顺着舆论做出判断A,还是反其道而行做出判断B,这样的一个结果可能就已经是经过媒体加工改造的了。所以为什么一再强调,报道事实,而不是真相,更不是判断对错。
但是《搜索》却很直白地揭露了当下的媒介是如何做的,他们已经早就不满足于只报道事实,而是更喜欢去用无形的手,去盖棺定论,去给一件事做定义。
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,乱码错字,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。